close


無就業復甦 與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0-10-21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01019


當世界經濟還在金融危機重創下載浮載沉、痛苦掙扎,而危機將全球失業人口一舉推向史
無前例的2.2億人新高時;當主流經濟學界內部逐漸產生檢討反省聲浪,而經濟學理論則
面臨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信心危機時;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由3位長期致力於勞動
市場與失業問題研究的學者:麻省理工大學的戴蒙(Peter Diamond)、倫敦政治經濟學
院皮薩瑞德(Christopher Pissarides)與美國西北大學摩坦森(Dale Mortensen)3人
共同獲得。

歐美不少評論基本上同樣這樣的解讀:得獎名單背後透露出委員會嘗試對後危機時刻輿論
與大眾對經濟學的質疑與不滿的一種回應。當各國政府還在為了如何解決伴隨著危機居高
不下失業問題頭痛不已時,委員會的決定試圖再次證明經濟學依舊具備有對當下社會問題
的深刻分析與解決能力。

得獎的3位經濟學者早年研究奠定了所謂勞動市場「搜尋模型」的相關理論,簡言之,在
近代經濟學者的研究中,逐漸承認某些市場其特性並不若古典經濟學所假設地如此完美:
買方和賣方並非總是得以「自動地」在價量的指導下達到均衡狀態;其中尤其以勞動、房
屋或二手車等市場特別如此。於是,1982年諾獎得主斯蒂格勒(Stigler)在1960年代首
先將買賣雙方搜尋成本納入經濟模型的考量中,而隨後今年獲獎的3位學者持續在此一基
礎上發展出「搜尋模型」,以試圖解釋摩擦性失業的成因與影響。

獲獎理論無助解決當下失業問題

確實,3人的研究成果,成功地以複雜的數理模型,說明並證實了「摩擦性失業」的成因
與其影響;然而讓人尷尬的是,倘若我們真的仔細探究其研究成果,卻反而可能更加深社
會大眾對經濟學理論與今年諾獎的質疑。英國金融時報的專欄評論得簡潔有力:3位學者
的研究,對解決現下困境提供不了什麼答案!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葛拉瑟(Edward
Glaeser)在紐約時報上一面推崇3位得主對「理論」的高度貢獻時,亦不得不承認,其研
究成果並無法告訴我們如何解決今天所面對的高失業困境。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3位獲獎者的研究在某個層面上,為飽受放任自由派經濟學者批評的
失業保險給付起了平反的作用。1977年摩坦森研究指出,沒有領取失業保險的勞工比起有
領取的勞工,更容易接受低薪、高風險工作。而戴蒙在1980年代初期的研究,更細緻化解
釋此一現象,他進一步提出「搜尋的外部效果」(search externality)概念,一方面用
來說明高失業潮期間大量湧現搜尋工作機會的勞工,可能對就業市場效率造成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亦正當化了失業保險給付在經濟上的功能。戴蒙認為,如果沒有失業保險給付,
很可能會出現過多求職若渴者同時擠入就業市場,而許多較高技術的失業者,在生活壓力
下為了找到工作,很可能被迫接受不符合自己的工作,進而排擠到原來應該符合此一工作
技能程度的勞工。因此,戴蒙的研究結論很清楚地指出;失業保險可以藉著讓部分(高技
能)勞工放棄低薪的邊際工作,來達到促進勞動市場更有效率的運作。

然而事實上,即便3位學者終究也都同意,我們當今所面對居高不下的失業問題,根本不
來自於所謂「摩擦性失業」,而來自整體資本主義週期性危機所造成的「循環性失業」。
更嚴重的是,當各國政府依循著過去凱恩斯理論企圖藉由擴大公共投資、提高有效需求而
以經濟復甦來拉動就業時,面對的新問題,卻是恢復元氣後的國際金融市場回頭要求各國
政府債務緊縮的反撲聲浪、以及無就業復甦(jobless recovery)的糾纏。一個值得觀察
的重點是,過去幾十年來長期被視為有效估計經濟成長率與失業率之間抵換關係的歐肯法
則(Okun's law),1990年代後在每次經濟衰退回升後,經濟成長降低失業率效果卻是越
來越低。

勞工運動疲弱惡化失業問題

有趣的是,與獲獎者摩坦森同樣出身西北大學的經濟學者高登(Robert Gordon),在今
年初所發表的一篇研究中,試圖解釋為何歐肯法則在美國不再可靠時,分析其背後的秘密
就在於:美國雇主在近代的每次經濟衰退結束後,越來越能藉由提高單位勞動生產力、而
非增加工作機會的方式,來維繫其生產與利潤。換句話說,也就是雇主得以透過單方面增
強既有勞工的勞動強度,來回應市場復甦後的勞動需求(如果我們用馬克思的語言來說,
不啻就是提高剝削程度),這也相當合理地解釋了為何當經濟開始復甦時,各國就業市場
卻仍處於冬眠的無就業復甦的「奇特」現象。

而高登進一步探究,何以進入1990年代美國資本之所以可以享有如此能力,則推定又與美
國集體勞動力量持續衰弱脫不了關係。高登研究雖然同樣無法在經濟學上指引出一條改善
失業問題的道路,但重要的是,某個層面它告訴了我們失業問題的背後非經濟決定的那一
面,更關鍵的是,他告訴了我們工人運動強弱與否與失業問題之間的關聯性。

一個調侃經濟學家的古老笑話是這樣說:經濟學家的研究總是緊張地在問:「噢!我們當
然瞭解這個現象在現實上確實是如此,但,它符合我們的模型嗎?」笑話也許過於尖刻,
但當主流經濟學理論本身的完美抑或缺失,根本已和解決現實問題脫離關係時,面對近代
資本主義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危機,我們所迫切需要的,也許是將眼界提升至「主流經濟
學」框架以外更寬廣的視野。

(作者為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est la vie 的頭像
    C'est la vie

    maybe......it wll be

    C'est la 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